欢迎访问巴蜀教育集团官网!

中央是否调整对港政策放弃“一国两制”?李克强答凤凰记者问丨记者会全文精要

时间:2020-06-01 点击次数:2217


 

2020528日(星期四)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李克强:首先感谢媒体的朋友们在特殊的时期,而且克服了特殊的困难,对中国的两会进行报道。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用视频连线的形式开记者会,我想这个距离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沟通。时间有限,请大家提问。

  

调整对港政策放弃“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凤凰卫视、凤凰网:我们关注涉港的“国安法”,这是否表明中央调整了对香港的政策,是否放弃了“一国两制”,对于当下各方的反应您又如何看待?

李克强:“一国两制”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中央政府始终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这是一贯的。你提到全国人大刚通过的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定,也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

 

病毒溯源国际调查:

中国公开透明负责任及时向国际社会发布有关信息

呼吁国际合作、实事求是

 

彭博社:有人呼吁就新冠肺炎源头问题开展国际审议,事实上本月举行的世卫大会已同意就此展开调查。中方对调查持何立场?您认为这样的调查应该达到什么目的?应该避免什么问题?

李克强:中国和许多国家都主张对病毒进行溯源。前不久召开的世卫组织大会通过了有关决议,中国也参与了。因为科学溯源可以更好地防控疫情,也是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现在有效控制了疫情,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公开透明负责任及时向国际社会发布有关信息。但现在疫情还在全球流行,在中国也未结束,现在还有散发性病例,不少科学家都强调,还是要保持警惕,防止反弹。

我们将继续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一旦发现疫情,坚决予以管控,不允许有任何隐瞒,而且要科学进行防治。

 

救助资金:

稳就业、保民生,扩大有效投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政府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救助资金真正地惠及企业?避免空转?也能让我们普通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


李克强:我们推出的规模性政策注重的是稳就业、保民生,主要不是依赖上基建项目。因为现在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起主要拉动作用,而且中小微企业在吸纳就业中占90%以上。70%左右资金直接去支撑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带动市场。

 

 其次,我们强调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新增的赤字和抗疫国债资金全部转给地方,省里面也就是“过路财神”,直达基层。我们现在要采取一个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这些钱要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建立实名制,这些都是有账可查的,决不允许做假账,也决不允许偷梁换柱。我们会瞪大眼睛查,也欢迎社会监督。

 

我们还要扩大有效投资。我们投资的重点是“两新一重”,就是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而且要用改革的办法,用这些资金来撬动社会资金的投入。项目要有效益、有回报,要经过科学论证,按规律办事,不留后遗症。

 

对台政策:

台湾是中国内政、反对外来干涉

 

台湾中国时报:在5·20”之后,在民进党继续执政的情况下,请问未来大陆对台政策的总体考量是什么?未来将如何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发展?

 

李克强: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都要坚持,同时要坚决反对“台独”。

 

在这个政治基础上,我们愿意和台湾各政党、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对话协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我们愿意尽最大诚意和最大努力。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从来都反对外来干涉。中华民族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事。

 

我们视台湾同胞为手足,血浓于水,始终高度重视台湾同胞的福祉。就像这次疫情发生后,大家共同努力,没有台湾同胞在大陆因感染新冠肺炎失去生命。我们祈福两岸同胞都平安健康。谢谢。

 

如何遏制失业潮:

稳住现有岗位与扶持新业态并行

重点人群重点扶持

 

中国日报:今年政府将如何遏制失业潮?如何帮助大学生和农民工找到工作?

李克强:这几天我看中国政府网上的留言,大概三分之一都是谈就业的。中国有9亿劳动力,没有就业那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为了稳住现有就业岗位,政策是能用尽用,投入的钱是最多的。这笔钱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而且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采取的措施就是要把企业稳下来,岗位保得住,但要公平合理。而且我们还要采取资助企业以训稳岗的政策,今明两年将有3500万人次通过失业保险结存来进行岗位培训。

同时还要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概有1亿人就业,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采取措施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人民群众中有无穷创造力。回想改革开放之初,大批知青返城,就一个“大碗茶”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前两周我看到报道,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对重点人群就业我们有重点扶持的政策,比如今明两年都要对大学毕业生持续提供就业服务。对农民工,不论是在常住地还是返乡,都要给他们创造就业的服务平台。对退役军人,要切实把安置政策落实好。

 

应对紧张中美关系:

仍留有政策空间

经济“稳定前行”至关重要


 

路透社: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未来几个月,中方是否会出台更大规模的刺激措施?从更长远看,中方是否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应对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和不断紧张的中美关系?


李克强:今年我们没有确定GDP增长的量化指标,但是我们确定了保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等“六保”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六保”的任务,我们就会实现今年正增长,而且要力争有一定的幅度。


你刚才说到有反映我们出台的政策规模低于预期,但我们根据前期的经验,推出了一个规模性的政策举措,应该说是有力度的。


过去我们说过,不搞大水漫灌,但是特殊时期要有特殊的政策,我们叫作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滥了,就会形成泡沫,就会有人从中套利,鱼也养不成,还会有人浑水摸鱼。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摸准脉下准药。


这次规模性政策筹措的资金可以说分两大块,一块就是新增赤字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共两万亿元。还有另外更大的一块,就是减免社保费,动用失业保险结存,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让利,自然垄断性企业降价,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一块加起来是前一块的两倍。


我们一定要稳住当前的经济,稳定前行,但也要避免起重脚,扬起尘土迷了后人的路。但是如果经济方面或其他方面再出现大的变化,我们还留有政策空间,不管是财政、金融、社保,都有政策储备,可以及时出台新的政策,而且不会犹豫,保持中国经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中美“新冷战”与脱钩:

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考虑到中国自身经济遇到的困难,您是否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让步足以解决美方关切呢?如果合作努力失败,中国经济能否抵御“新冷战”和脱钩的威胁?

李克强:你说到“新冷战”,我们从来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关于所谓脱钩,可以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我们应该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就在几天前,一家美国高科技公司宣布在中国武汉实质性投资项目开工。我对它的行为是赞成的,所以发了贺信。这个例子表明,中美商贸界是互有需要的,是可以实现合作共赢的。

中美之间的商贸合作应该遵循商业规则,由市场来选择,由企业家判断、拍板,政府起到搭平台的作用。中美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存在矛盾分歧不可避免,问题在于怎样对待。



 

“稳”“保”与市场化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新华社:总理您好,讲到今年的经济工作我们听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稳”和“保”,请问总理这和市场化改革之间是什么关系?政府在这方面的重点是什么?


李克强:我们首先是要让市场主体活下来。政策的真金白银主要是为市场主体纾困,激发他们的市场活力。真金白银要确保落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身上。


不仅要让市场主体活下去,更重要是通过“放管服”改革把他们激活起来。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打掉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使它们公平竞争。这种措施看似无形,但干好了,不亚于真金白银的投入。


再有就是要让新的市场主体更多地长出来。这次应对疫情中,像网购、快递、云办公等等一些新业态是逆势增长,有的营业收入增长了三分之二。今年我们还是要努力做到平均每日新注册企业2万户左右,这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答日本记者:

参加CPTPP,中方持积极开放态度

日本朝日新闻:中国已控制住疫情,今后是否有同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各国开展经济合作的计划?中国今后在中日韩自贸协定(FTA)和自由贸易体系建立方面计划如何推进?中国打算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吗?
李克强:在去年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十五国领导人共同作出承诺,今年要如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我希望并相信这个承诺不会落空。
我们也在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日韩都是近邻,我们愿意在经济大循环中建立中日韩小循环,比如说最近中国和韩国就开辟了快捷通道,让商务、技术等人员能够顺利往来,这有利于复工复产,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至于刚才你提到TPP,我理解可能指的是全面与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对于参加CPTPP,中方持积极开放态度。

保障基本民生: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人民日报社记者: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还能顺利完成吗?以及我们的政府将如何保障基本的民生?
李克强:疫情过后民生为要。我们今年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
我们会多策并举,特别是要采取措施把脱贫的底线兜住,我们有把握完成今年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
我们预计今年低保、失业保障、特困救助等人员人数会增加较多,但保障和救助资金是足够的,
我们现在的社保结存和储备是足以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但工作上不能出任何纰漏。



外部形势变化判断:

独赢不长久,吃独食行不通



新加坡联合早报:您对目前中国面对的外部形势有怎样的判断?中国将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另外,对于全球应对公共卫生的挑战和经济严重衰退的挑战,中国将发挥什么作用?
李克强:现在因为疫情防控,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明显减少,如果再持续下去,世界经济会更加严重衰退,这是危险的。如果世界经济不能够恢复增长,可能将来连疫情都很难防控。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特别需要公共产品,需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际上更需要开放,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
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这不会也不可能改变。我们会继续扩大与世界的合作,自主出台更多扩大开放措施。开放对各国如同空气对人一样,须臾不可离,否则就窒息了。至于企业的调整布局,这是按市场规律办事,我们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凭空做设计,而是要让市场更加相互开放。
坚持双向开放,那就要友好相处。第一,我们希望和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互利互惠。既然是合作,就要共赢,独赢是不会长久的,吃独食也是行不通的。再有,就是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各国都有各自的长处,都要担负起应有的国际责任,携手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会担负起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责任。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推进的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规模性举措会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希望中国还是大家看好的投资沃土。我们愿意进口更多国外商品,成为面向世界的大市场。
我希望并相信,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疫情之后会更开放,衰退之后会有新繁荣。

金色大厅
(本文来源:凤凰网 )



 

上一篇: 中共巴蜀教育集团支部委员会积极开展2020年发展党员工作宣讲会

下一篇: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